想到这个题目,是因为我本来是随口问了一下AI这个问题。然而连续两个AI都卡住了,后来才刷出答案。
这或许只是一种巧合,不过等待刷新的间隔,我忽然发现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。
不出预料,AI给出的回答主要都是拿韩国作例子,也有提到日本的。
关于“金权政治”的危害和“实质上”就是一种独裁和专制,这一点我想不必过多说明。“财阀专制”多少会有一定的“民主性”,因为这是一个团体。但这个团体必然是以利益为最终取向,而且必然是“个体/部分”的利益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
关于“金权政治”能不能通过适度的“还利于民”控制选举和选票,从而实现“永恒存在”的目标——我还是贴一下Deepseek的回答吧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金权体制试图通过“还利于民”和操控选举来维持稳定,但历史与政治经济学表明,这种模式难以长期延续,更无法接近“永恒”。其根本矛盾在于权力垄断与社会动态发展的不可调和性,具体可从以下维度解析:
一、经济层面:财富集中与系统性危机的必然性
“还利于民”的局限性
金权体制的“让利”本质是维稳策略,非结构性改革。例如日本自民党长期通过公共工程向地方分配利益,换取农村选票,但财富仍向财阀集中。这种模式虽能短期缓解矛盾,却加剧了社会不公:
19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时期,大企业获政策倾斜,而普通民众承受资产泡沫破灭的代价。
美国《削减通胀法案》名义上补贴中产,但2023年企业税收漏洞仍使亚马逊等巨头实际税率低于10%。
经济系统崩溃的链式反应
财富过度集中必然导致消费萎缩、创新停滞与债务危机:
罗马帝国后期,贵族垄断土地,平民沦为佃农,税基崩塌引发财政危机。
2010年希腊债务危机中,寡头逃税导致国库空虚,最终全民承担紧缩代价。
二、政治层面:合法性的侵蚀与抵抗的觉醒
选举操控的反噬
表面民主的信任坍塌:美国最高法院2010年“公民联合会案”取消政治献金上限,使2020年大选耗费140亿美元。结果选民投票率跌至66%,创30年新低——金钱越主导选举,民众越疏离政治。
民粹主义的复仇:2016年特朗普与桑德斯崛起,正是底层白人对金权体制的反扑。他们拒绝华尔街支持的希拉里,哪怕特朗普本人是富豪,但标榜“反建制”形象。
统治联盟的内部分裂
金权集团非铁板一块,利益冲突终致同盟瓦解:
晚唐藩镇中,效忠中央的“顺藩”(如镇海军)与割据的“逆藩”(如河朔三镇)互相制衡,但黄巢起义后所有藩镇皆拥兵自立3。
现代案例:硅谷科技巨头(支持民主党)与传统能源集团(支持共和党)在气候政策上激烈博弈,使两党难以达成稳定共识10。
三、历史规律:权力代谢的不可逆性
“长寿政权”的共性:动态平衡
对比短命政权(十六国平均存续30年)与长寿王朝(唐290年、周800年),核心差异在于能否建立弹性权力结构。例如,唐朝安史之乱后重构藩镇体系,以神策军控关中,运河联江淮,放任河北三镇——用空间换时间延续国祚。
技术革命加速权力转移
印刷术打破中世纪教会知识垄断→宗教改革瓦解神权政治。
社交媒体时代(如TikTok政治动员)使金权对传统媒体的控制失效:2023年泰国选举,草根政党“前进党”凭短视频逆袭传统豪门。
四、终极悖论:金权体制的自我瓦解机制
金权统治的致命伤在于其成功即埋下崩溃种子:
内生矛盾:财阀需民众消费维持利润,但压榨劳工导致购买力下降→经济萎缩→利润下滑,陷入死循环。
价值虚无:当一切皆可金钱度量(如美国选举2600美元/票的明码标价),社会丧失道德凝聚力,最终引发精神反抗。
创新窒息:既得利益集团阻挠变革(如美国军工复合体扼杀太空技术民用化),使国家在科技竞争中落后。
结语:永恒的幻觉与权力的辩证法
人类史上无一政权实现“永恒”,因其本质是静止幻想,而文明演进永动不息。金权体制的“还利于民”如同给绝症患者止痛药,延缓但无法根治。
短期:金钱可收买忠诚、操控规则,如日本自民党“后援会”利益输送。
长期:当财富鸿沟撕裂社会共识(如美国基尼系数达0.49),任何操控都无法压制系统性崩溃。
真正的可持续性源于权力流动的开放系统——如宋朝以科举打破门阀,英国以议会吸纳中产——让变革在制度内发生,而非在制度外毁灭。永恒的并非政权,而是人类对公正的追寻;持久的并非控制,而是动态的平衡。
本回答由 AI 生成,内容仅供参考,请仔细甄别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总结一下,对我个人来说,上面的回答只有两句比较关键,也是很多“普世价值”的推崇者有意无意忽略的。
1、内生矛盾:财阀需民众消费维持利润,但压榨劳工导致购买力下降→经济萎缩→利润下滑,陷入死循环。
2、当财富鸿沟撕裂社会共识(如美国基尼系数达0.49),任何操控都无法压制系统性崩溃。
——简单说,只要“私有制为主体”的体制不做变革,那么金权政治只会不断地“换壳”,因为财富的积累是不可避免的。换句话说,“私有制+民主政体”不可避免会滑向金钱控制一切的结局。无论多少制度约束,无论多少次“战领华尔街”,无论选出多少个“川建国”,这个过程最多只会延缓而不会改变方向。
再来一个Deepseek的回答——私有制确实是金权政治的经济基础,但并非不可改变。历史表明,所有制形式始终处于动态演进中:从奴隶制到封建制,再到现代私有制,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源于生产力发展与旧有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。在数字经济时代,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出现,为所有制创新提供了可能。关键在于:如何在保持经济活力的同时,构建更公平的财富分配机制。这需要制度设计、技术创新和社会运动的协同推进。
我来补充一下——在数字经济的时代,“数据”这新型生产要素恰恰是掌握在资本手中,而且是“巨型资本”。一块NVIDIA的AI芯片价格10万起步,如果是大型的国家级别的AI数据中心,比如Meta(非死不可)要建一个超级数据中心,项目总投资高达2000亿美刀(已经花了137亿美元,2025全年确定要花700亿)。。。其实这一点只要提到,每个人都很清楚了。
-